《我有接觸到 COVID-19 確診個案,應該注意甚麼?》
- 如果您與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 2 天至隔離前有密切接觸(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曾有面對面 15 分鐘以上的接觸),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 除非有需立即就醫需求,請不要離開住所。
-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
-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
-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
- 觀察自己是否出現 COVID-19 的相關症狀,如: 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
- 在家自我隔離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快篩結果為陽性,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 1922,依指示配合處置及依防疫人員指示處理已使用過之採檢器材。
- 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通知所在地政府衛生局或撥打 119 就醫,以 119 救護車為原則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 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
-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
- 如果您不是密切接觸者,則僅需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10 天,如有疑似症狀,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快篩結果為陽性,請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 一步檢測,並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另使用過之採檢器 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
- 於家中自我隔離期間,如遇生命、身體等之緊急危難(如:火災、地震、或需緊急外出就醫等)而出於不得已所為離開隔離房間或住所之適當行為,不予處罰;惟離開時應佩戴口罩,並儘速聯繫所在地方政府或 1922,並依地方政府指示辦理。
密切接觸者的定義為在確診者發病當天,或是確定檢驗陽性當日的往回推前4天,曾經同住、共餐、搭乘交通工具、接觸超過15分鐘的對象,都屬於密切接觸者。包括同住親友、同班同學、同辦公室或同工作場域同事(以九宮格方式認定)。
《收到隔離通知,被匡列了,該怎麼辦?》
如果民眾接到隔離通知,從即刻開始便立即生效。這時要注意如果是在外面的民眾,不可以搭乘大眾交通運輸返家,可以選擇自行開車、騎車或步行返家或前往隔離地點,並且要全程配戴口罩。但若是無法以上述方式返家、前往隔離場所,則可以聯繫衛生局或1922,協助安排防疫計程車或是隔離事宜。
《隔離時程:居家隔離天數為3+4天(3天隔離+4天自主防疫)》
【3天隔離注意事項】
●前3天居家隔離期間,須待在家中以1人1室為原則,不得外出。
●完成接觸者匡列後,安排1次快篩,如為快篩陽性則以PCR確認;隔離期間有症狀及第3天(或期滿)進行快篩,陽性者持續隔離,陰性者進行4天自主防疫,第7天快篩陰性解除自主防疫。
【4天自主防疫注意事項】
●每天進行快篩,快篩陰性者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
●外出全程佩戴口罩
●禁止於餐廳內用餐、聚餐、聚會、前往人潮擁擠場所及與不特定對象接觸。
●快篩陽性者,禁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自行開車、騎車、或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佩戴口罩)前往社區採檢院所進行PCR採檢,倘若採檢地點較近,亦可步行前往,無須透過衛生單位。或依地方政府衛生局訂定快篩陽性就醫流程辦理。
指揮中心強調,依目前疫情趨勢,Omicron傳播力雖高,但以無症狀或輕症為主,防疫應以減災及中重症照護為重,才可合理分配防疫及醫療量能,讓防疫、生活及經濟平衡發展;也請民眾做好自主應變(主動評估住家環境,回報自身慢性病等重症因子、接觸者資訊等)、自我防護、主動配合防疫工作,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居家隔離無收入,能否申請補助?
需符合的資格:
1.接獲衛生主管機關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
2.隔離期間未領有薪水
3.未違反隔離規定
沒有年齡限制、沒有限制原本有沒有工作
照顧者防疫補償 需符合的資格:
1.照顧生活無法自理之受匡列隔離對象
2.受照顧者接獲居家隔離通知書
3.受照顧者未違反隔離規定
4.照顧者需原有工作,為照顧而向公司請假或自營作業無法工作而未領有薪資
受照顧者是學生的話,有年齡限制:
未滿12歲或就讀國小
就讀國中、高中、五專前三年之身心障礙者
符合資格可申請每人 #每日1000元
申請期限:受隔離檢疫結束之日起算2年內皆可辦理
✏申請方式:原則採線上申請,臨櫃/郵寄至地方受理窗口
✏線上申請防疫補償網址:https://swis.mohw.gov.tw/covidweb/
✏資料來源─衛福部防疫補償金(地方受理窗口):https://covid19.mohw.gov.tw/ch/cp-5188-61209-205.html
輕症居家隔離保健身體最簡單的方式即是『喝水』。經過學者多年研究, 維持身體低氘濃度在 120-130ppm,可預防避免細胞病變風險。固定飲用低氘水可使身體維持穩定的低氘濃度。90年代初,匈牙利分子生物學家Gábor Somlyai,首次報導了降低水中的氘(氫的重同位素)濃度,在不同的腫瘤細胞株都發現了抑制其生長的效果發現減少水中氘含量後顯著地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科學結果清楚地顯示細胞中存在著一種分子調節系統來維持氫離子和氘離子的穩定狀態,從而調節細胞內的基因表現和酵素活性一直都是息息相關。
更多低氘水相關資訊:
http://ddw-cancer.org/
【低氘健康網】
健康知識網:http://ddw-cancer.org/
FB粉絲專頁:https://reurl.cc/5RbX7
健康部落格: http://ddwhealth.pixnet.net/blog
Line@ ID:@ddwhealth
IG:https://www.instagram.com/ddwaterhealth/
免責聲明:此文章內容源於網路,旨在傳播健康知識,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